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五课,也是声母教学的第三课《g k h》(第一课时)。我首先依据课标来说一说教材。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的拼音教材每课都配有精美而传神的情境图。在汉语拼音的编写上,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确立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本课共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用以引出g k h,帮助学生读准它们的发音(弟弟把蝌蚪放回了小河里,哥哥夸奖他真是好样的)。图下是g k h 3个声母笔顺图示及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书写规则,用以帮助学生掌握3个声母的笔顺。第二部分是g k h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三部分是g k h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g k h与e u组成的音节,其中包括带调音节及相关的图。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时教学目标我分为三个方面来制定。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g k h”3个声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且能正确书写。
在过程与方法上: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采用“以趣促学”“先扶后放”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热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美德。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主关键:能读准g k h的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的关键我放在如何区分g k h的发音上。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低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大胆且好表现,他们对新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很感兴趣,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方法也已掌握了不少,并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师生之间的游戏、表演。但他们的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趣味情境策略;(2)先扶后放策略;(3)教学生活化策略。由这三个策略来实现教学“授之予渔”的目的。
四、多向互动说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一)课前激情诱发,复习奠基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班学生较好胜好强好新奇。所以上课伊始,我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以一个小熊猫笑脸印章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一和专注性,同时规范好课堂纪律。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我便让学生通过复习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由此奠基了新课的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声母
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采用多种活泼生动的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激起学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自制了课文的情境图,提示学生用表扬同伴的方法表扬老师画得漂亮的图画,从而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在谈话中亲近了师生关系。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各抒已见,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然后出示语境歌与学生一起依节奏击掌读,引出声母g k h。我的这一环节通过情境和语境歌营造学习声母g k h的氛围,并相机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让生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
由于已经已经不是第一次学习声母,因此在声母g k h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找出g的发音技巧,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会下面的声母,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读去感受,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对于k h的学习,我便让学生根据学习g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