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斐斐课件园 >> 优秀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几点误区

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几点误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9-27 9:08:10     阅读:
一、教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每一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教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那就要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经验,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其次是提高师德素质,立高尚的师德,树教育新风,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教师除相信自己的能力外,还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好。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责任重大,不能旁看等待,先靠上一级,而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实验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能以传道、讲授为主,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冲破“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把兴趣带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特征,以训练、操作、活动为主线,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表演机会。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内化,
第三,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由“控制者”向“主导者”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而主导包括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5项。其中的指导集中体现了主导的特性。指导就是引领。这样,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角色以“能讲”为主要特征,新理念的教师角色以“善导”为主要特征。
第四,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领域基本上处于自在阶段。人人自在,校校自在。虽然也有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教研活动,但大都是课后面貌依旧。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自然而然生发的,是有意识创建的。虽然我们很难打造出公认的最好课堂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课堂来。
二、教学研究的几点误区
1、觉得教研工作非常难、高不可攀。那么,研究真的那么难吗?《现代汉语辞典》对研究有两个解释:一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二是思考和商讨。不难看出,研究有两种层次,一种是相对专业的,可能相对较难。但另一种就非常普遍、非常简单。只要思考了、商讨了,就算研究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研究无处不在,因为思考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要把过去那种随机的、琐碎的、被动的、非系统的思考,变成经常的、主动的、系统的思考,还要加上调查、分析、对比、交流、探讨等等方式,加上反思、互助、引领等等新形式,我们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本身也就成了教研过程,教师也就成了非常好的教研者了。
2、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是出成果。教师教研工作,由于其参与的普遍性,其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其研究结论的局限性,所以其重点应该在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于教研过程本身,而不在于其成果。如果,结论非常有价值,适合推广,当然更好。即便结论不怎么样,只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得到锻炼提高,有感悟、有收获,就非常好了。
3、教研作挤占教学时间、分散教师精力、影响教学成绩。正如前面分析到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和教研过程本应该是二位一体的一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总有分析思考,就是总有研究。同时,教研过程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工作独立进行。所以,您要是在教学中边思边教、善思善教,您的教学行为一定会非常之科学,会事半功倍的。这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所以说,教研工作既不挤占教学时间、也不分散教师精力,当然更不会影响成绩。相反,它能提升课堂效益、提升老师水平,提高教学成绩。

赞助商广告
音乐论文栏目导航
音乐论文最近推荐
音乐论文最近热点
预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