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最难忘的小学教师?你是否还记得他(她)的名字和模样?他(她)曾经给你上过怎样重要的一堂课,使你至今“耿耿于怀”?
茫茫人海,偌大的城市,当年那个点燃你知识之光的人在哪儿呢?他(她)过得幸福吗?设想,当已经长大成人的你突然出现在他(她)面前,他(她)会为你而骄傲吗?
这是从2006年8月25日起,《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与北青网联合推出的教师节特别行动——“寻找小学老师”。于是,从第一天的41人,到9月3日的441人,可想,到9月10日那天会是多少人。
有意思的是,不但这些当年的“孩子”寻找自己的小学老师,还有些小学老师也在寻找自己当年的学生。一天,我读到了清华附小退休多年的老教师的“认领”要求。这位老教师说,自己带的一个1975年毕业的班级,那张发黄的毕业照老师至今都留着,而且她还给每一个学生翻照了一张,希望这些已经四十岁左右的孩子们来取,如果忙,就告诉地址,她给邮寄过去,以作纪念。
不只我们清华附小的这位老教师,还有许许多多小学老师也积极“认领”了他们的孩子。
感谢《北京青年报》送给22个教师节最特殊的创意。感慨之时,我想到了各位同学:十年,二十年,你们是否也会寻找你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小学老师是否也能永久留存一张张自己学生的毕业照,待到几十年后让他们相聚在你的膝下?
上星期五(9月8日),我看到好多走入中学的学生来到附小看望他(她)的小学老师,那热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气氛真让我们感动。我的一个学生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永远忘不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陪伴他走过小学六年的小学老师窦桂梅……
想必,昨天,就是9月10日这天,老师和我一样,一定会收到许多学生的手机短信。他们感激的话语比任何荣誉都有分量,比任何事情让我们幸福。当他们离开小学,走上大学,回想小学六年走过的路,像风雨过后的泥土,先被冲刷,渐渐沉淀,直至溶入生命的最底层。我们这些最底层的小学老师的底片,一并装进他们生命的行囊,永远地留在了他不忘的记忆中。
人的一生,不知经历多少萍水相逢,就如潮水一般,拢了就散,光点似的微微一个交会,便各自离去。于是你看到,你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虽然更多的是感性化作理性,热闹变成了冷静——可那毕竟是一种缘份。于是,你发现,师生之间的相守,多则六年,少则也得一年。这样的经历与精力更是一种“斯守”便永远印刻在你的生命中了。因此,每每你的学生会说,老师是永远的老师,学生是永远的学生。但长大了的他们,却没有忘记心牵着老师的手。缘路无尽,因为他们懂得感恩。
因此,置身于清华附小的同学们,无论何时,我们要感谢你的小学老师。正是他们,让我们的“懂得”要永远追求梦想,朝气才会不断膨胀,昂扬才会不断迸发;要永远和纯洁联盟,心灵才会不断洗礼,灵魂才会不断打扫;要永远和真理为伴,谬误才不断远去,缺点才会不断消失;要永远和正义交融,卑劣才会落荒而逃,恶毒才会一败涂地。
人生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但只要永远懂得“总有一种恩情不能忘记”,我们的人生才会越走越久远,越走越敞亮。
感谢生命,感谢有你
伴我们向前
——让我们勇敢地做自己
感谢生活,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们一样特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