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牧歌》
课型:歌唱欣赏课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歌曲《银杯》及相关音乐知识
2、学唱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3、学习有关音乐知识:音色、无伴奏合唱
4、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二、三题
5、继续“学习评价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
2、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作曲家瞿希贤及主要代表作品。
3、学习了解有关音乐知识,丰富学生音乐视野及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演唱《牧歌》时准确把握节奏、前倚音;
2、基本掌握本一段体;长调音色特点。加深体会蒙古族长调与具有长调意境的无伴奏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课题
1、复习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银杯》(可以采用两种演唱形式复习)
2、提问上节课所学音乐知识:
①民歌②长调③短调④一段体⑤滑音记号⑥波音记号
3、通过复习导入本课所学内容。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欣赏前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认真查看图谱:分辨出红色、紫色、绿色、蓝色分别代表的不同声部;辨认同一声部、同一种颜色深与浅的变化,同乐曲力度变化及各声部交错进出的关系,然后初听歌曲《牧歌》第一遍。
2、认识作者瞿希贤:瞿希贤(1919一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佛兰克尔、谭小麟等教授。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她勤奋多产,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且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主要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新的长征新的战斗》,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如《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和你们》等。
3、复听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二、三题:
第一问循着图谱聆听歌曲,体会各声部音色、力度的变化。结合“实践与创造”第三题,听辨歌曲开始先由女低音声部进入。
第二问结合“实践与创造”第三题,听辨出歌曲的主旋律,体会主旋律依次在(一)部分的女高音声部出现,在(二)部分的男高音声部出现,在(三)部分的女高音声部出现。
第三问结合“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体会女高音具有高亢富有诗意的音色特点;女低音具有丰富结实的音色特点;男高音具有明亮宽广的音色特点;男低音富有深沉浑厚的音色特点。
三、音乐知识介绍
1、音色:不同的人声器官、乐器及各种声源所发生的各具特色的声音;
2、无伴奏合唱:不使用乐器伴奏的人声合唱称为无伴奏合唱。
四、学唱歌曲《牧歌》
1、跟独唱版MV听唱两遍后,教唱一遍,注意教唱时学生唱不准的小节,并在此处多教唱两遍。也可以用唱谱后填唱歌词的方式学唱。
2、用各种演唱方式巩固练唱歌曲一两遍。
五、完成学习评价一,小结
1、学生评选最佳歌手;(鼓励学生上台演唱)
2、教师作简短评价后下课。